由退伍軍人的親身經歷,了解國民政府遷台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訪問趙信齋律師)


1.請您敘述一下在您離家從軍到台灣之前,您家中的情形

我當時是知識青年從軍,沒有役齡與役期的問題,當時的情形事可以來台灣也可以不來,結果還是來了,這與我行前與父親一番長談有關,依父 親當時對時局的分析:

  • 軍事方面

共軍在國民政府剿共時期(民國十六年至二十六年),被迫自江西流竄至西北邊區,抗日戰爭時期(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只有兵沒有 械,戰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民國三十年至三十四年)結束後,依雅爾達會議決定,盟軍在中國東北戰區的受降工作由蘇聯紅軍主持,後來紅軍把獲得的日軍械 砲給了共軍,使共軍坐大,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是一面受降,一面繼續剿共,而共軍的對策則是使用和談與作戰兩面手法。東北三省一役,國民政府為利用華中戰區 的桂系兵力,卻抽調千里外中緬戰區的新軍部隊前去清勦,師勞無功,結果反被共軍逐出東北,於是華北諸省告緊,戰火迅速蔓延至華東戰區,此後談談打打,徐蚌 之戰又告失利,上海危在旦夕。

  • 政治方面

因為軍事結結失利,國民政府本擬遷都四川,但因雲南方面傳出盧漢集團的政治立場不穩,遂臨時變更,改遷廣州或台灣,此時蔣總統下野與否 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代總統李宗仁能不能支撐大局。

  • 經濟方面

國民政府自對日戰爭勝利後,一方面開始戰區重建,百廢待舉,另一方面則因剿共戰事未截,軍隊不能復員,支用浩繁當時,雖有美國戰後全球 性計畫的援助,但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當時父親正值中年,又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不成問題,基於以上軍事、政治、經濟三方面分析,最後父親決定要我隨政府撤退來台,家事由 他負責。

2.請問當時社會上的情形又是如何?

社會情形是與政治、軍事與經濟情形互動的。當時,因為軍事失利,社會開 始浮動,在上海物資被居為奇貨,物價一日數漲,生活日艱,政府原擬全面實施計口援糧 制度,但終因無戶政方面措施的配合而未果,於是移民香港與國外者日眾。在內陸地區,因連年遭戰火洗劫而失耕、失學、失業者也不少,故一般人民對國民政府每 多責難。

3.當時是什麼原因使您決定從軍的?

我在上海生長,上海在黃埔江畔,其主流長江(一名揚子江)在上海附近的吳淞口入海,故海輪可直扺上海,市政由國民政府與英、法、日三租 界分治,日軍 侵華也就是對日戰爭期間(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東南諸省均淪於日軍鐵蹄之下,但日軍魔掌卻從未伸入上海英、法兩租界,故居民多未受過兵燹之害,但因 每日生活在異族統治之下,對國民政府有一種孺慕之情,我於民國三十四年自復旦大學畢業,翌年去南京謀差,因為愛國心所驅,響應中國海軍號召,至青島受美國 海軍的補給軍官訓練。

4.我們曾聽說當時有『拉伕』的情形,是否真有此事?

據我所知國民政府自民國十六年北伐成功後建軍以來,從未實施徵兵制,兵 員多召募而來,當時兵役工作不由內政部主管,而由軍政部的兵役署管轄,就是這個道 理。『拉伕』顧名思義是志願兵之對稱,我在鄉間及內陸地區曾聽過有強拉民伕其事,但未曾見過有這種情形,不過在國民政府之下,除中央軍外,還有各省的地方 軍,如川系軍、桂系軍、粵系軍、閔系軍、滇系軍等,所以拉伕在當時國民政府所轄的部隊中,不能謂無。

5.可否敘述一下,當時您初入軍隊時的情形,及遭遇到一些困難?

我分以下兩個層次來說:

  • 學校

民國三十七年我在青島海軍軍官學校接受美軍補給訓練時,開始過軍中生活,對於這種軍事學校教育,我沒有調適上的問題。不過,軍紀事軍隊 的指標,軍事學校更重視軍紀,如果你能夠注意到這點,則在學校內應該沒有生活上的調適問題。

  • 部隊

民國三十八年秋,我被調往軍艦工作,當時海軍有兩種軍艦,一種是從日本接收過來的,還有一種是美國贈與的,後者雖然比較新;但也都是二 次世界大戰期 間建造的。我奉派的這一艘,是美國贈與的,艦上的砲座、雷達、聲納與通信都屬美國規格,所以官兵英語程度比較高,但這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彼此是否融洽無 關,因為生活上更注意精神層面的事,譬如同情、禮貌、彼此扶助等。次年,我艦奉命開往廈門掩護當地陸軍部隊行動,我曾見那一師的師長,穿的與士兵一樣,不 是在這裡安撫傷患,便是到那裡照顧士兵工作,從早到晚到處穿梭,這就是陸軍兵法上所謂之親兵、愛兵,然後才能獲得士兵的信心克敵制勝。所以新兵到部隊首要 之務便是服從、學習與忍耐,能合群為上策,否則至少也要做到不使個性、不被人嫌。

6.請問當時在軍中的生活條件以及生活情形又是如何的呢?

軍中生活比較適合年輕的人,因為年輕人可吃苦,沒有壞習慣,雖然生活條 件差一些,只要與大家吃相同的飯、穿相同的衣,仍能過得很愉快。當時各部隊、機關、 學校的給與,階級上區別不大,官比兵多不了幾塊錢,在結婚方面還有年齡的限制,不滿二十八歲者不能申配眷糧與眷舍,眷舍有普通與特別之分,普通每戶不過 四、五坪,特別眷舍祇配給將官居住。此外,還有所謂白色恐怖,海軍原有福建等派系之分,在撤退來台前,有一批將校帶著軍艦投共走了。當時,國民政府派了嫡 系陸軍將領前來整頓海軍,稱新海軍,凡事被這股風吹到的人,難免有丟官失爵之災。所以,除工作之外,再生活行動上,日常亦要自我檢點,我自民國四十年被調 至台北聯絡處後,晚間在東吳大學復校後所開辦的比較法律系上學,遠離是非之地,倒也十分安然自得。

7.請問您從軍這期間有參與過那些戰役及參與的經過?

我於民國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在艦上工作期間,曾經參加長山,大陳與廈門 諸役,因為此艦是艦隊司令的座艦,所到之處十分受陸上部隊的歡迎。長山島號稱 長山八島,是敵後工作人員出沒之所。當時為掩護這些工作人員登陸,在長山島附近海面,戍守數日夜,十分辛苦。大陳島在浙東外海,當年有大陳義胞隨陸軍部隊 撤離。當時在這三個軍事據點,共軍不曾佈置海上兵力,倒是被撤離的陸軍部隊,在地面上與共軍尚有近距離的接戰,在海上還能聽到零星鎗砲聲。

8.當時軍中是否有『老鳥』欺負『菜鳥』的事?

在軍中常有老鳥欺負菜鳥的事,我自己也不例外,記得我初上艦時,軍官中 算我年紀最小,那些年紀大的,吃過晚飯後,常在官廳內吹牛,我不能跑開,後來我學會 打橋牌,也陪著老鳥們打橋牌,相處就較融洽,一般年輕士兵隊軍官也有一種不服心理。此外,因言語發音上的不同,致在日常生活上彼此有溝通不良的情形,這些 困難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克服,必須假以時日,小心應對。

9.就您當時對二二八事件的了解,可否說明經過?

關於二二八事件在海軍中很少被談到,這是一件軍民衝突事件,發生在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我來台灣之前,據說事件因公賣局取締無證攤 販而起,因為 長官公署處理不當,致成巨變,此後又因國民政府調派陸軍前來鎮壓,情勢更一發不可收拾,若論是非應從抗日戰爭結束後國軍因受降與剿共,未能開始復員談起。 當時,兵疲馬乏、軍紀不振,那意料中事。而台灣自歸還中國後,居民對國民政府喁喁望治,如大雨後之望虹霓,十分殷切,所以二二八事件,乃是國民政府史上一 頁醜事。

10.在您初至台灣時,對台灣的印象如何?

我於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坐海軍的登陸艦來台,在左營海軍基地上 岸,左營是軍港,吃水深,大型艦艇均可進入港內停泊,同艦來台的還有我在青島海軍軍 官學校同班受訓的同學與其家眷。所以上岸後就借住在這位同學自軍眷管理處配到的眷舍內,眷舍不大,但距離工作地點甚近,十分難得,時值盛夏季節,南部天氣 炎熱,而美軍所贈軍艦上卻有空氣調節設備。不久,我就申請上建工作,一年後被調往台北聯絡處,始有與民間接觸機會,在東吳大學上學期間,所遇到的教授與同 學,什九來自上海,未曾發生溝通上的問題。當時,國民政府自大陸撤來的軍隊為數雖不少,一時為台灣增加不小糧食上的壓力,但政府也曾自大陸中央銀行倉庫搬 來不少庫存黃金與銀洋,所以台灣也未曾發生通貨膨脹問題。

11.請敘述一下您在軍中任職的經歷?

我於民國三十九年自艦上調至海軍總部後,不久隨當時兼任台北聯絡處的長官至台北工作,未再上艦。當時晚間在東吳大學上學三年,民國四十 三年自東吳大 學畢業後,被聯勤總部派往琉球、以及美國佛琴尼雅接受美國陸軍倉庫業務訓練以及美國陸軍經理學校的初級軍官班與高級軍官班訓練,並曾留校擔任中國高級軍官 班的教官,先後四年。留美期間,還曾利用夜間與班間空暇時間在佛琴尼雅大學研究,主修經濟,一九六○年回國,被舊時海軍長官召回海軍總部,至一九六六年五 月自海軍退伍為止。在海軍總部期間,專任軍援工作,其時各海軍機關、部隊、學校的裝備,有兩種來源,其一是國家年度預算,其二是美軍援助。我們美援計劃目 標是爭取更多海軍艦艇、航海儀器、槍砲彈藥、通信裝備如雷達聲納,同時還要國家年度預算的配合,務使爭取來的美援設備,有足夠的年度預算,實施保養與維 護。我曾著海軍軍援政策與實務一書,發給機關、部隊、學校,此書重點在提示相關人員如何編提美援中程計劃,我的工作方式與理念,甚受國防部計劃參謀部門的 肯定,而被大力推介至其他總部。不過,美援工作有戰略上的極限,譬如:戰略上若主張大陸軍主義或空軍優先,則海軍的美援大餅就要受到排擠,而被減少,我退 伍時官階是上校處長。

12.請問您當時為何會加入國民黨?

我因為愛國心的驅策而從軍,以如前述,但是我沒有政治上企圖心,所以並 未刻意加入國民黨。不過,後來因擔任的工作,非得參加國民黨不可。

13.請問您在退伍之後是否有就業或在生活上的困難?

我於民國五十五年五月退伍前,已有人介紹我去美國勝家公司任職,勝家公 司是縫衣機發明人在美國登記設立,為列名於美國一百大公司之跨國型公司,待遇不錯,所以我於就業上並未遭遇任何困難。

14.就您所知當時中美斷交的經過?

與美國斷絕外交關係,要從尼克遜總統於任內密訪中國大陸談起,當時我國已退出聯合國,美國對共產黨國家仍繼續採圍堵政策,但尼克遜總統 為自己競選連任鋪路,與其國家安全顧問季星吉密訪中國大陸,以求政治上的突破,此後尼克遜雖獲連任,但不久因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由福特副總統繼 任,任滿後福特在選舉中失利,敗於卡特之手,卡特屬民 主黨籍,人稱花生總統,在外交上亟思改弦異轍,乃於民國六十七年在期國家安全顧問布列茲涅夫協助下,以尼克遜總統與周恩來簽下的上海三公報為基礎宣佈與中 共建交成功,所以中美斷交,乃是美國自圍堵共產黨國家政策上的大撤退。